2016年花样滑冰世锦赛在波士顿落下帷幕,中国选手闫涵用一套近乎完美的自由滑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以总分280.09分摘得铜牌。这是继2013年后,他再次站上世锦赛领奖台,也是中国男单在那届赛事中的唯一一枚奖牌。
伤病阴霾下的背水一战
赛前很少有人看好闫涵。2015年上海世锦赛上,他因脚踝韧带撕裂仅排名第13,随后又遭遇了长达半年的康复期。"那时候连最简单的三周跳都成问题,"他在赛后采访中坦言。但教练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技术重构计划",通过调整起跳轴心和落冰姿势,硬是将原本的致命伤变成了技术升级的契机。
"当音乐结束时,我看到裁判席有人站起来鼓掌,就知道这几个月的血没白流。"——闫涵赛后采访
自由滑的绝地反击
短节目后排名第五的闫涵,在自由滑中祭出了包含四个四周跳的顶级配置。特别是第二个四周接三周连跳,用刃深度达到惊人的3.2毫米——这个被ISU技术专家标注为"教科书级别"的动作,直接为他赢得了2.1的执行分加成。当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场观众席爆发出长达45秒的站立鼓掌。
- 技术分:102.47(全场第二)
- 艺术分:89.62(刷新个人纪录)
- 关键动作:4Lz+3T连跳获得GOE+3.5
奖牌背后的中国力量
这块铜牌改写了中国男单在世锦赛上的三项纪录:首位在自由滑突破180分的选手、首位在同一赛季完成五种四周跳的运动员、以及世锦赛史上最高技术分保持者(截至2016年)。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随后披露,闫涵赛前三个月每天加练2小时,仅自由滑节目就完整演练了217次。
如今回看这场战役,闫涵在纪录片《冰刃之上》的独白或许是最好的注脚:"领奖台只有三阶,但攀登的路永远不止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