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世界杯决赛|世界杯 直播|世界杯足球文化网|13916759208.com


虽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都将丝袜的编织推向一个新高度,但仍然无法解决丝袜缺乏弹性、松松垮垮的问题。直至1937年,美国杜邦公司的化学师卡罗瑟斯一个偶然的发现才将丝袜的发展推向顶峰:煤焦油、空气与水的混合物在高温融化后能拉出一种坚硬、耐磨、纤细并灵活的细丝——尼龙纤维。经过杜邦公司两年左右的不断探索,于1939年该公司正式公开销售尼龙长袜,引起轰动,美国女性将其被视为珍奇,争相抢购。自此丝袜才正式摆脱传统定义,迎来新的面孔和款式。

丝袜引入中国

很难想象作为丝绸之国的中国会引入丝袜这一服饰(其实中国古代也是有丝袜的,不过和我们要讨论的尼龙材质冲突较大,所以在此文中不做扩展),从这不太自然的因果关系中也冥冥间透露着中国近现代手工制造业的衰落和对科技发明的漠视,当时的时代背景确实不适合研究,但回过头细细看来,造成世界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殖民地的原因也确实不单单和与闭塞的环境有关,在笔者看来更多的还是对商业的抑制。

国门被打破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来的洋纱洋布纷纷涌入中国本土,导致当时的小农经济"纺与织"、"织与耕"分离,冲击着国人的消费观念。丝袜也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搭上了国外的"黑船",进军中国市场。

丝袜开始大量出现在中国市井生活中大概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当时的社会名流、军阀太太、青楼名媛都热衷于旗袍配丝袜,在展示传统美的同时,兼具西方文化中对于"人性美"的追求,似露非露的朦胧感,七分暴露夹着三分遐想,将女性的无限风情体现得恰到好处,理所当然的受到众多人的追捧。

其次就是众多成熟男士所穿搭的短丝袜了,虽然经历了清末的服饰改革,但是长期保守的观念还是让众多人不敢迈出那一步。在当时流行的男士穿搭中,长袍马褂、中山装依旧是首选,被视为民国常礼服。所以就当时的潮流和观念而言,男士穿丝袜还是比较罕见的。但也不乏思想开放的人,适男士丝袜在美国上市初期,开放的美国男人们就一度将其视为的潮流,胡适就是众多追捧者之一。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种各异的丝袜涌入国人生活,自此丝袜再也不是数百年欧洲皇室的奢侈品,已步入寻常百姓家。

时人对丝袜的看法

哲学的发展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丝袜作为当时人们眼中的新物品,起初受到一些"抵制"也不难理解,人们对待新事物的态度虽然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良是莠,基本上都会形成一个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态度。

就当时而言,丝袜并不是女性的标配,甚至一度被社会视为"伤风败俗"之物,但在不断地穿着之中,善于表现美的女性还是将丝袜性感而不失矜持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开放的民国女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超过想象,以至于丝袜能够在民国迅速流行。

时过境迁,丝袜作为衣着打扮中的一个缩影至今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不会随时代变迁而改变,丝袜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必然会经历一个消亡的过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